Search

是的,這調查又引起了很多馬來西亞人的疑問和熱烈反應 (?)
因爲這與大多數人的現況不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是的,這調查又引起了很多馬來西亞人的疑問和熱烈反應 (?)
因爲這與大多數人的現況不符合,因爲疫情的突發,經濟被迫停擺,家庭流动性告急,暴露出了很多人財務狀況脆弱的一面。

我大約看了大家的留言,
大多數的人埋怨媒體報喜不報憂、受訪者都可能是有能力有錢人、數據抽樣樣本太少等等。

我對這些留言是表示贊同的,可是這引發了我另外一個思考角度。
“爲什麽有些人還能在疫情的籠罩之下,除了沒有被受影響之外,能夠增加自己的財富?”

#危機感
在我看來,歸根究底,還是因爲他們有【 危機感】。
人們總是在擁有的時候不會珍惜,常常忽視自己所擁有的。
無論是工作、收入、錢財,認爲稀鬆平常、垂手可得。
真正的覺悟往往來得太遲,都是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
失去了,才知道懂得珍惜。

以前,我們自由自在的呼吸空氣,覺得是理所當然。現在,我們卻要隔著一層口罩呼吸。
以前,我們常常與親朋慼友一起吃個火鍋,覺得是在普通不過。現在,約去吃飯還要算人數。
以前,我們覺得上班就是打個卡忽悠忽悠時間就過了,覺得是日常的生活。現在,因爲疫情而被裁員。
以前,我們覺得錢在賺就有不要在意這些細節,覺得沒有什麽問題。現在,連買個湯麵都要勒紧裤腰数着钱包。

後疫情,我們才瞭解一些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行為,今天卻變得如此珍貴。

我敢打賭,那些還能夠在疫情的時刻能夠覆巢之下,還能有完卵的人,
都透過平時有規劃的理財,做好了準備。
即使遇到再大的經濟風暴,他們都至少能夠站穩,不要求從中獲利,只求安穩度過。

#我們必須反思的2個理財原則
对“黑天鹅”疫情——新冠肺炎,我们总要学会点什么。
不要以爲這個“黑天鵝”只會發生一次,也不要以爲現在安然地度過了,就忘了前期的艱辛。

理财是四个维度的事情分爲:收⼊、消费、储蓄、投资。
大部分的人陷入了财务危机,因爲只是把注意力放在【收入】和【消費】。
而忽视了后面的二个维度:【储蓄】、【投资】。

1. 起點無論多少,一定要马上开始儲蓄。
現今社會的 “月光族”,就是有一個錯誤的思維。
把存錢的優先度排得太低了,把存錢的門檻又看得太高了。
事实上,RM10、RM20甚至是RM5,都可以從小錢開始理財。
因爲你一旦有了足夠的現金流,你便同有了抵禦“黑天鵝”的能力。

2. 趁早理财。
只要你越早有理財的意識,對你以後的人生只有利沒有弊。
很多人認爲,有錢了才來理財,這是窮人的思維。
實際上,有錢人不是因爲有錢才理財,而是理財才有錢。
你需要知道的是,賺錢最輕鬆的方式,就是恰恰錢本身,錢生錢的道理就是這樣來的。
況且開始理財的不止有你的行動,更多的是改變你的思維。
是需要經過日積月纍的沉澱,才能扭轉現在的狀況。

#善忘是人的本性
雖然説祸兮福所依,危机和机遇相伴相生。
在疫情期間,你們可能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,
大喊: “我一定要存錢,再亂買就剁手!” 聽起來很激勵人心。

可是,善忘是人性。
多數的馬來西亞多數民衆都無法在靠儲蓄支撐3個月,
那是因爲很多人匱乏危機感所造成的問題。

試問,
疫情缓解后,真正存下钱来的人又有多少呢?

我们不禁反思一下:
“ 到底是有钱了喜欢存钱 ”
还是 “喜欢存钱所以有钱?”

表⾯看起来是钱的问题,其实都是⼈的问题。
存量的背后,是一个人的自律思维能力。
否则,你这一次逃过一劫,下一次次你也会再次遭遇“黑天鹅”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